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中心 > 巾帼风采

【她关注】中国妇女报报道我市巾帼普法和家庭教育工作

发布时间:2024/11/6 15:58:36     来源:焦作女性

11月4日出版的《中国妇女报》分别以《河南焦作市妇联普法更亲和 送法进乡居》和《多方联动 多措并举 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生态》为题,刊发了我市巾帼普法工作和焦作师专校教授、教育学博士、市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高闰青的署名文章。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图片



河南焦作市妇联普法更亲和 送法进乡居

“刷短视频时看到弹窗广告,说扫码注册就能赚钱,可千万不能扫,可能是诈骗!”日前,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新城街道恩村一街村委会旁,几位“巾帼法律明白人”正与妇女群众围坐在一起,向她们普及防诈骗、防拐卖、防家暴等相关法律知识。这是焦作市山阳区妇联“巾帼普法乡村行 法治教育进万家”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一个场景。

近期,焦作市各级妇联聚焦广大农村妇女对法律知识和法律服务的迫切需求,面向农村妇女和家庭开展了形式多样、覆盖面广、群众喜闻乐见的系列普法活动,把法律知识和维权服务送到了农村妇女群众身边,让巾帼普法浸润民心,让法治之花在乡村盛开。

线上线下齐发力创新宣传形式


焦作市妇联联合焦作市委网信办、司法局、农业农村局下发《关于开展“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的通知》,对活动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提出具体要求。

为使普法宣传更具亲和力,更贴近群众生活,焦作市各级妇联系统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开展普法宣传。

线上开设“她·出彩之优秀巾帼法律明白人”专栏、“巾帼普法乡村行”专栏、普法微视频展播专栏等,刊发先进典型事迹、宣传特色亮点工作、围绕妇女权益保障,重点宣传预防拐卖、性侵等人身伤害,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婚姻财产、继承等与妇女儿童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进一步推进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厚植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群众根基。

线下利用“三八”国际妇女节、民法典宣传月、国际家庭日、国际禁毒日等重要节点,组织妇联干部、妇联执委、“四组一队”成员、“巾帼法律明白人”、巾帼志愿者深入乡村,在田间地头、社区机关、工厂企业、群众家中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宣传讲解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规,帮助她们提高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和能力。

擦亮妇联普法维权特色品牌


焦作市各级妇联注重发挥心理咨询师、法律志愿者团队和“巾帼法律明白人”作用,发挥“李玉香家事调解工作室”“冬香好妈妈家事调解工作站”“和·佳玉梅调解室”等一批品牌调解室的作用,借势借力为妇女儿童提供普法维权关爱等服务。山阳区妇联打造的“向日葵”心理关爱品牌,形成了“五个一”(即一室、一队、一线、一册、一档案)工作模式,为持续推进“帮家庭教育,助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依托12338维权服务热线的平台,认真受理妇女反映的各类问题。健全服务人员培训管理制度,持续提升服务意识、法治素养和业务能力,送法到妇女身边,有效增强农村妇女的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

分类施策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

焦作市各级妇联聚焦妇女、青少年、老年人等重点群体,举办各类普法讲座、法律培训、法治文艺演出,或组织“巾帼法律明白人”进行案例分享,或邀请相关法律专家面对面答疑解惑,把群众关心的彩礼问题、家庭关系的维护、家庭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等知识讲深讲透讲活。例如解放区妇联以“五个一”(即一系列专家普法宣讲课、一次“巾帼法律明白人”案例分享、一系列巾帼普法乡村行视频展播、一系列现场法律咨询服务、一系列法治宣传活动)形式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宣讲活动,把与妇女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和维权服务送进村居、送到妇女身边,不断增强基层妇女群众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进一步营造尊重妇女的良好氛围,为推进法治焦作贡献巾帼力量。

多方联动 多措并举
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生态

近年来,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河南省焦作市依托宣传、教育、妇联、高校等单位成立焦作市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多方联动,多措并举,助力青少年学生快乐成长,推动区域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中心”先后获评河南省社科普及基地、省科普基地等称号。

聚焦“培养什么人”,构建协同育人新生态格局

“四方联动”画好同心圆。依托“中心”优势,指导县区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与地方中小学、幼儿园、社区等单位合作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基地,指导学校建立健全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等制度,广泛开展教师培训、家长课堂等活动;帮助社区成立社区家委会,开发儿童实践活动,丰富课外服务内容,形成了政府统筹、家长履职、学校主导、社区支持的“四方联动”协同育人新格局。

“四级推进”打造育人链。完善“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基地——家长学校——家长”“四级推进”的一体化育人链条,帮助家长履行教育子女的法定职责,系统掌握家教科学理念和方法,不断增强家教能力水平,发挥“1+1+1>3”的协同育人合力。

“四化保障”找准突破点。专业化,即提供专业、科学的家教指导;个性化,即开展个性化的家教指导;层次化,即分级分类进行家教指导;项目化,即采用项目运行机制开展家教指导工作,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聚焦“怎样培养人”,打造协同育人新生态链条

强化指导服务推动家教普及普惠。一是组织志愿者广泛开展“四进”系列公益活动,即进校园开展家教讲座,提供心理咨询;进社区提供家教指导;进家庭提供家教咨询服务,关注留守、流动儿童的心理需求和精神安抚;进乡村举办家教讲座,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二是为区域内的机关部门、社区工作者举办家教讲座,提高他们的家教素养。

履行支撑职责提高服务社会效能。开通家教“直通车”、微信公众号等家教指导服务平台,为家长上好家教指导课。借助焦作教育电视台、焦作女性等媒体平台举办线上公益讲座,指导家长解决棘手家教问题等。同时,市委宣传部会同焦作市妇联、市教育局录制“开学第一课”:《从“心”开始,扬帆远航》,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

深化理论研究提升家教质效。依托焦作师范高等专科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心理咨询等专业建设“中心”,承担河南省科技计划软科学《立法背景下“家校社政”协同育人机制研究》等课题。协同志愿者组建专业团队,先后出版《家庭教育:为孩子的成长打好底色》等著作、家长读本5部,编撰《家庭教育原理》《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等教材9部。其中,获得河南省优秀图书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等,1部教材被立项国家级规划教材,6部教材被立项为省级规划教材。

聚焦“谁来培养人”,赋予协同育人新生态动能

加强人才支撑提升家教专业化水平。依托焦作市妇联,招募志愿者进行培训,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强化定期督导,提高业务能力和指导水平。依托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探索家教融入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支实践与理论并重的专业人才梯队。持续开展“以证促学”活动,鼓励志愿者考取人社系统社会工作师、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育婴师等相关专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提升其专业能力水平。

推动课程融通打造协同育人共同体。打造家庭链接课堂,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运用讲座、家长工作坊、家教问题研讨等,将家长与学校的课堂链接起来,提升家长教育水平。打造家长参与课堂,招募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给孩子带来与社会、生活接轨的鲜活学习资源,拓宽孩子的视野,同时帮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增强家教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打造社区课堂。通过社区举办家长节、读书会等方式,为孩子提供生活教育场景,丰富学校课程内容,形成协同育人共同体。

实施“五个一工程”提升家教质效。建好一个“中心”,以“中心”建设为突破口,发挥高校专业人才优势,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培训一支队伍,把培训志愿者和培养后备人才结合起来,培养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家教队伍。建设一批基地,分别选取市区、城乡结合部、乡村学校及社区、幼儿园等,建设一批家校社协同育人基地。打造一套课程,依托高校,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式,打造精品课程,为家长科学育儿提供指导和参考。培训一批家长,通过家长学校、家长课堂等方式,提升家长的家教胜任力。


文章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