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之名托起“折翼天使”的梦想——记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
“老师,我要给你买书,还要给你带柠檬味的糖果……”日前,进入普通幼儿园学习半年多的牛牛(化名)跟随妈妈一起回到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对着当时教他的单训课老师张珍珍兴奋地说道。
两年前还因重度听力损失使得身体发育滞后、平衡失调,很难适应课堂环境的牛牛,如今不仅能流畅表达,还踏入了幼儿园的大门开启新的成长之旅。这一蜕变正是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30年深耕残疾儿童康教事业的真实写照。
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现有教职工53人,其中女职工38人,是我市唯一一所针对残疾人实施康复教育的公益性机构。中心全面优化整合康复、教育、医疗等资源,设置有融合教育、听力言语康复、医疗康复、职业培训和康复需求评估及辅具适配服务等五大功能区,打造“康教医”融合发展新模式,一站式解决残疾人康复、入托、入学、辅具适配等难题,使更多残疾儿童早治疗、早康复、早融合、早回归,像牛牛这样在这里免费接受康复教育的孩子有近百位。
中心配备有设施齐全的感统训练室、全景模拟训练室、个性化训练室、艺术手工坊等,认知训练、言语训练、感统训练、情景模拟……不同的功能训练室里忙碌有序。康复教师们从定制个性化训练方案到游戏化康复活动,从肢体协调训练到语言能力开发,将严谨的专业知识与细腻的情感关怀融为一体,在重复的练习中传递坚持的力量,在点滴突破中见证生命的韧性。
“我们为每个孩子建立康复档案,一对一制定教学计划,开设集体课、单训课、远程点对点指导、一对一家庭指导、家长培训、心理咨询等,用心为残疾儿童提供全面有效的康复服务。”中心负责人彭春磊说,“在这康复的孩子特别是听障孩子,90%以上都能顺利融入普通幼儿园和小学学习。”
儿童音乐康复教师孙圆已经在中心工作15年了,为了精准施教,她花费大量时间观察、记录孩子们的日常行为、情绪变化、兴趣偏好,还将音乐与言语康复、感统训练等多种康复课程融合,让许多原本进步缓慢的孩子迎来了成长的“加速期”。阳阳(化名)是一个孤独症儿童,平时不理人、不看人,不与人交流,孙圆通过观察,发现孩子对水流声情有独钟。她便以此为灵感,收集各种自然界的水流音效,融入舒缓的钢琴曲中,为阳阳量身打造康复曲目。每次音乐响起,阳阳都会沉浸其中,原本紧闭的心门逐渐打开,不仅开始尝试与外界有眼神交流,甚至能在引导下用简单的打击乐器跟随节奏敲击。“特殊孩子需要的,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看到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们都会特别欣慰和感动。”孙圆说。
“针对不同类型的孩子,我们会设计涵盖评估、干预、随访全流程的个性化方案,组建康复医师、治疗师、特教老师、心理治疗师专业团队,定期开展病例讨论与联合评估,确保干预策略的全面性。”彭春磊介绍,中心还注重在康复中渗透教育目标,将生活技能融入认知课程,帮助孩子逐步适应普通学校环境。
与此同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模式,中心积极选派优秀康复教师参加国家、省级培训学习,邀请行业专家来中心坐诊指导,并在每周五开展教师自主培训,不断提升康复教师队伍服务能力。
“康复教育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彭春磊表示,未来,中心将秉持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的理念,积极探索残疾人康教融合新模式、新路径,以更高的标准、更强的技术、更好的服务,点亮“折翼天使”的生命航向,为他们铺就一条回归社会的希望之路。
作者:焦娇/文、林晓/图
文章编辑: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