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妇联新闻

【科技助农 巾帼先行】一起来学怀山药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25/2/27 11:54:45     来源:焦作女性

栏目语

焦作市妇联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组织成立了巾帼科技志愿服务团,汇聚了一批热爱农业、精通技术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她们是农业科技的传播者,是田间地头的“巾帼力量”,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半边天”。她们用专业知识与热情服务,为农民朋友传经送宝,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科技助农 巾帼先行”的使命与担当。市妇联特别开设“科技助农 巾帼先行”专栏,巾帼科技志愿服务团成员从备播到播种,从田间管理到病虫害防治,全方位将“四大怀药”、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的栽培技术讲清楚、说明白,以期帮助农民提升种植能力、提高收入水平。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第一期——怀山药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


怀山药是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既可入药又可食用,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药、食兼用植物,为我国“四大怀药”之一,主产于河南省温县、沁阳、武陟、孟县等地,2003年被申请为国家原产地保护。


备播


①选地:山药适应性很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但以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中性砂壤土地块为宜。忌重茬,不宜和果园、桐树园、蔬菜等地连作,以免受病虫危害,造成腐烂、水疔、牛筋等,降低商品价值。

②整地:平畦种植一般在冬前,深翻60—80厘米(2—3锹)晾晒 (不要打乱土层)。开沟种植,开沟前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5000公斤,硫酸钾型复合肥100公斤作基肥,撒施后旋耕一遍,按行距85—90厘米放线,用专用开沟机开沟,沟深90—120厘米。开沟后要及时把垄背两边蹲实保墒,防止雨季塌沟。

③种栽处理:种植前选择色泽新鲜,粗壮、无病斑,长15—20cm的茏头,用50%多菌灵600倍和48%乐斯本1000倍液浸泡30分钟左右,捞出晾干即可种植,可杀死种栽上所带的线虫和其它病菌。


适时播种


①播期:当土壤5cm地温稳定到10℃以上时(4.10—4.20日),即可种植。

②密度:种植密度以品种而定,怀山药一般6000株/亩,怀山药一号一般10000株/亩,平畦种植株行距为33×33厘米,开沟种植株距10cm左右。

③土壤处理:播种时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2—2.5公斤,顺栽植沟撒施,然后下种覆土,可防治地下害虫。


田间管理


①施肥浇水:山药一生需肥较多,需水不多但应及时,传统上有山药不浇空水的习惯。山药种植前浇一次底墒水,保证山药在出苗时有足够墒情,种植后一个月(麦收前10天,5月20日左右),浇一次小水,保证山药苗齐、苗匀,为后边丰产奠定基础。有条件的喷灌最好。立秋前5-10天((7月底8月初),山药增重明显加快,不但要浇水而且要追肥,一般在浇水时亩追复合肥25-40公斤。玉米收获时(9月20日左右),根据天气变化,可适当浇一水,有利于山药收获。开沟种植,下雨要及时排水,防止塌沟。

②中耕锄草:出苗后应及时锄草,避免与山药争夺养分。前期可浅锄或化学除草,后期以人工拔除为主。

③搭架:山药搭架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弱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产量。一般出苗后即可扎杆搭架,杆高1—1.5米左右,每米3支,在距地面1.2米处交叉捆牢。


病虫害防治


危害山药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茎腐病、白涩病、线虫病、黑斑病、病毒病等,虫害主要有地下害虫、叶蜂和蟋蟀等,但以炭疽病、茎腐病、线虫病、蛴螬和蟋蟀造成损失最大。防治以预防为主,结合农业措施,辅助化学防治,严禁选用高毒、剧毒、高残留或有“三致”作用的农药。

①病害:6月下旬至7月中旬是多种病害由始发转为盛发的时期,发病初期是用药的关键时期。防治炭疽病,可用65%代森锰锌5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洒,连喷洒2—3次,每次间隔7—10天,兼治黑斑病、白涩病。防治茎腐病可用40%菌核净500—800倍液喷洒茎叶,结合50%多菌灵400—500倍液灌根,共灌2—3次,每次间隔10天。高温多雨季节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增加喷药次数。

②线虫:山药被线虫危害后,在山药根茎的表皮形成黑褐色瘤状突起,或褐色斑块,具细龟文状,可伸长到根茎内5mm以内,刮皮后呈现红色斑点,药农称为“水疔。引起山药线虫病的病源为根结线虫和短体线虫。病源远距离传播主要靠种栽携带,重茬地病源主要是在土壤病残体上寄生的线虫,土壤含水量长期过高时,有利于线虫的大发生。防治方法:(1)建立无病留种田,为大田生产繁殖无病种栽;(2)轮作倒茬;(3)浸种加土壤处理;(4)进入7月份以后,不要大水漫灌,以小水灌溉为主,遇阴雨连绵,降水量大时,要及时排水。

③蛴螬:山药被害后,前期咬断根茎,造成缺苗断苗,后期啃食根茎,形成孔洞,刮皮加工后,泛红、煮不熟,药农称为“牛筋”,直接影响山药产量和品质,失去商品价值,严重时,将地下根茎全部吃光,造成绝收。据调查,危害山药的蛴螬优势种为毛黄褐金龟子和大黑腮金龟子的幼虫。防治方法:(1)轮作倒茬;(2)土壤处理:亩用白僵菌3—4kg,或 5%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3kg,在防治适期进行土壤处理,并兼治金针虫和蝼蛄。(3)化学防治:在成虫产卵和幼虫出土前(6月中旬)用90%的晶体敌百虫、50%辛硫磷等1000倍液、10%吡虫啉1500倍液、8%乐斯本乳油300—400毫升,兑水10桶等茎叶、地面喷雾防治,隔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同时在成虫盛发期对山药田附近的沟渠、荒坡、冠木林带等蛴螬栖息场所用以上药剂进行喷雾,杀死成虫压低虫源基数。


采收


采收时间:霜降后叶片枯落,即可收获,也可在来年收获。收获时,在山药地的一头,顺行挖深45-65cm的沟,然后顺次将山药小心挖出,防止损伤,去净泥土,折下上部茏头贮藏作种栽,其余部分顺次加工成毛山药、光山药、山药片、山药粉等。

文章编辑:佚名